2020廈門人才服務月啟動儀式現場,我市各界人才匯聚一堂。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黃懷 翁華鴻 通訊員楊鴻杏 圖/本報記者黃 嶸)昨日,2020廈門人才服務月活動啟動,將通過開展豐富多彩、亮點紛呈的人才主題活動,集中展示廈門人才工作成果,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來自各區各部門、“三高”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內的160余位代表參加啟動儀式。
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沈陽出席活動并致辭。他指出,我們將通過舉辦廈門人才服務月活動,全方位升級政策,打造最優人才體系;系統化集成產業,搭建最佳發展平臺;立體化注入資源,凝聚更多社會力量;多渠道提升服務,營造最好人才生態,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招攬五洲四海的優秀人才。
亮點一、人才矩陣全面升級 重磅政策干貨滿滿
為了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我市推出了全覆蓋、多層級、一體化的“群鷺興廈”人才政策矩陣,形成“以賽選才”“按薪定才”“市場論才”“以績獎才”等評價方式,持續為廈門匯聚智慧力量。
其中,針對高層次領軍人才實施“金鷺領航”工程,最高可給予1億元的項目資助和1000萬元的購房補貼;針對重點產業和社會事業拔尖人才實施“銀鷺騰飛”工程,給予最高100萬元的項目資助;針對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定制“青鷺英才”計劃,給予創業青年最高40萬元的項目補助。針對應屆畢業生群體推出“新鷺萌芽”工程,來廈即可獲得2萬元至5萬元不等的一次性補貼;針對柔性人才群體推出“飛鷺合鳴”工程,最高給予15萬元的獎勵支持,用人單位也可獲得最高50萬元的柔性引才獎勵。
亮點二、開展引才定制化服務 線上線下招聘活動全覆蓋
全力落實“三個六”引才任務,今年我市采取線上線下招聘相結合的方式吸引應屆畢業生來廈。在人才服務月活動中,針對應屆畢業生,我市將策劃開展“百城千校萬人”云端大招聘、“十城百校·一校一招”線上招聘會活動;以省內院校和十大引才基地城市院校為重點,為畢業生和廈門企業提供全天候、不斷線的線上求職和招聘對接服務。
作為疫情期間上線的“廈門市企業面向院校畢業生線上大招聘”平臺的升級版,“百城千校萬人”云端大招聘將打造畢業生入廈線上求職“云通道”。截至目前,市人社局已聯合上海交大、廈門大學等“雙一流”高校,舉辦“空中雙選會”100余場。
服務本地高校畢業生,市國資委牽頭建發、象嶼、國貿等世界500強企業,開展“2021屆秋季校招”人才交流對接系列活動。赴高校策劃開展就業指導老師培訓,為本地高校學子了解我市人才政策搭橋鋪路。
此外,我市還將同智聯招聘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運用大數據分析、社會調研等技術手段,為我市“三高”企業開展引才定制化服務。
亮點三、精準服務企業有實招 公益培訓和金融扶持兩手抓
主辦方將開展中小型企業“戰勝疫情轉危為機”系列公益培訓活動,推出人才政策一站式宣講云平臺,組織開展企業培訓服務月、創新園企業對接日、企業HR技能培訓、職業經理人培訓等主題活動。
多渠道開辟投融資相關服務,整合市科技局成果轉化基金、種子天使基金、銀行等金融機構資源,專門為人才企業搭建投融資平臺;通過科技金融專場路演、銀企對接會、“三高”企業融資服務沙龍、“千名CSO(首席服務官)服務進萬企”等活動,幫助人才解決資金難題。
針對創業人才項目,主辦方還專門策劃“創客·集美”投融資對接會、火炬創業成長營等活動。其中,優秀人才項目有望獲得300萬元-1000萬元的直接股權投資。同時,依托北航廈門科創中心等科技孵化器開展柔性項目對接,讓外地人才即使不在廈門也可以“云創業”開啟事業。
亮點四、凸顯對臺特色 打造臺灣人才登陸第一家園
活動期間,我市還將公布第六批臺灣特聘專家(專才)名單。目前,全市共計評選臺灣特聘專家137名、專才154名。截至去年,扶持金額已達到7000萬元。“臺灣特聘專家(才)”制度近期還將全新升級,臺灣人才來廈創業發展,可獲得最高150萬元的生活補貼和500萬元的創業資金扶持。
依托兩岸人才服務驛站,我市將提供包括咨詢服務、政策兌現、創業孵化、交流聯誼四大類10項服務清單,打造臺灣人才來廈的“接待總站”;圍繞文化創意、軟件信息等職業領域組建社區,幫助臺灣人才更好地融入廈門;依托中國海峽人才市場為臺灣人才定向推薦匹配崗位,建立專業化、貼心式的臺灣人才就業服務機制。
同時,還將聯合兩岸清華大學開展第五屆清華校友創意創新創業大賽,挖掘孵化重點產業人才項目。聯合英諾天使基金、高榕資本、IDG資本等知名風投機構,“多層次、無間歇”地支持兩岸清華大學校友和學生創新創業創造。目前已有12個臺灣人才項目報名參賽,涉及5G、區塊鏈、先進制造、集成電路、健康醫療等多個重點產業領域。
鏈接:六個人才發展合作項目集中簽約
本報訊(記者黃懷翁華鴻通訊員楊鴻杏)在昨日舉行的廈門人才服務月活動啟動儀式上,六個人才發展合作項目現場進行集中簽約。
湖里區人民政府、中國海峽人才市場將合作建設中國海峽人才市場閩南總部。作為國家級人才市場,中國海峽人才市場將在湖里區設立閩南區域總部,打造區域性、全鏈條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高地。
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工信局、華為軟件技術有限公司及產業生態鏈伙伴機構將共建華為(廈門)產業轉型升級人才培養基地。該基地將連接教育端與產業端,解決企業轉型升級中遇到的“數字化人才荒”問題。
2020年起,廈門市將與清華大學共建研究生社會實踐廈門基地,每年利用暑假引進一批在讀優秀博士生來廈。此外,廈門市還將在清華大學設立“新鷺英才”獎學金,用于獎勵品學兼優的清華學子。
市高層次人才發展中心、市人才服務中心與智聯招聘集團將在原有項目合作基礎上深化人才引進戰略合作,大力度引進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產業骨干人才、優秀畢業生等目標群體。
集美文教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首批聯合華僑大學、集美大學、中科院城環所、中科院稀土所等6所高校、科研院所成立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聚焦轄區六大重點產業,促進高校、科研院所智力資源和技術儲備與企業創新發展深度融合。
思明區以現有“臺胞驛站”服務模式為基礎,將在臺灣人才集聚的文創園區升級打造兩岸人才服務驛站,服務驛站打造成為臺灣人才登陸“接待總站”、文創人才服務“旗艦店”和兩岸產業融合“示范點”。
“群鷺興廈”
人才政策矩陣
“金鷺領航”工程
“金鷺”高層次人才:可獲得最高100萬元工作生活補助或最高500萬元項目資助,可申請120-150平方米人才住房或160-200萬元購房補貼或每月8000-10000元租房補貼。特別杰出的可獲得1000萬元-1億元項目資助和1000萬元購房補貼。
“銀鷺騰飛”工程
“銀鷺”產業緊缺人才:可獲得最高100萬元的項目資助,可申請最高100平方米人才住房或130萬元購房補貼或每月6000元租房補貼。
“青鷺英才”工程
“青鷺”青年人才:可獲得最高40萬元的項目補助,“青鷺”杰出人才還可申請最高120平方米人才住房或160萬元購房補貼或每月8000元租房補貼。
“新鷺萌芽”工程
“新鷺”優秀畢業生人才:可獲得博士5萬元、碩士3萬元、“雙一流”本科2萬元生活補貼,在“三高”企業任職的可單獨申購骨干員工保障房或申請公共租賃房。優秀博士畢業生還可申請最高100平方米人才住房或130萬元購房補貼或每月6000元租房補貼。
“飛鷺合鳴”工程
“飛鷺”柔性引進人才:可獲得最高每年15萬元薪酬補貼,可參照本地人才標準申請租房補貼,用人單位可獲得最高50萬元柔性引才獎勵。來廈短期實習的博士生可免費入住人才公寓,并可享受每月最高8000元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