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區青年企業人才交流座談會5日舉行,拉開了同安區“人才服務月”系列活動的序幕。
(通訊員陳嘉新攝)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張珺 通訊員 洪蓉蓉 陳成棟) “廈門新經濟產業園,不僅是新銳企業的聚集地,更是青年人才創業發展的優質平臺,希望大家抓住‘島外大發展’的歷史機遇,實地考察,我們期待您的到來!”6月5日下午,在波特曼七星灣酒店舉行的同安區青年企業人才交流座談會上,來自環東海域新城的招商工作人員向與會的青年企業家們發出誠摯的邀請。這場主題為“同聚力,育青才,助招商”的座談會也拉開了同安區“人才服務月”系列活動的序幕。接下來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里,線上招聘會、銀企對接會、“邀請人才看同安”抖音直播、高校畢業生云雙選、名醫義診等活動將陸續舉行。
人才引領發展,發展集聚人才。當前,和著“島外大發展”的奮進序曲,同安區大力推進“人才強區”工作,以廣闊發展前景和優質產業環境招引人才,一系列創新服務和成長預期也讓各類人才在同安留得住,干得好。
【活動+項目】
讓人才“讀透”同安
“青年企業人才座談會我參加過幾次,但像同安這樣‘一對一’對接需求,把引才與招商結合起來的,對我而言還是第一次。”5日的座談會尚未開始,廈門泰啟力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甘秋洋已經不失時機地與市、區人才服務及招商部門開始了對接。他表示,以前高科技產業鏈條在島外并不完善,但近兩年隨著一批重點科技項目在環東海域的落地,不少青年企業家已經把發展目光聚焦到了同安。
“對人生地不熟、不了解政府辦事程序、不熟悉市場運作方式的青年人來說,必要的創業培訓非常重要。希望政府今后能加強這方面的培訓。”美柚科技政府事務總監孫郁婷說。
希望政府能當好青年人才創業的“護花使者”,這是很多代表共同的心聲。而這一點,政府早有考慮,同安區委組織部、區法院、金融部門在現場分別就人才政策、企業經營的法律問題和金融信貸助力企業發展等進行解讀,為青年企業家們提供精準服務。
兩個多小時的座談會,氣氛熱烈,大到探討引才政策中的一些規定是否過于嚴格,小到園區招商信息是否有電子版等具體問題,代表們紛紛從自身實際出發,提出意見建議。
記者了解到,這場青年企業人才座談會只是同安區今年“人才服務月”系列活動的開始,在全市“人才服務月”系列活動中,同安區的活動和項目數量也是最多的。
整個6月,包括“邀請人才看同安”抖音直播、同安人才政策微視頻發布、企業經營突破分享會、大型線上招聘會等在內的15場活動將陸續展開,招引人才的服務活動可謂精彩不斷。今年下半年,包括“金牌大學”“銀城智谷”“智優沃產業加速器”“智引英才、與爾同安”等四個人才服務平臺將進入實質性運作,為各類人才提供從招引到入駐的一站式服務,涉及創業培訓、管理培訓、金融服務配套等諸多內容。
“堅持引育并重,豐富平臺載體。這一系列活動只有一個目標:讓各類人才‘看透’同安,愛上同安。”同安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市委組織部的要求,同安區正強化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工作深度融合,圍繞島外大發展的攻堅目標搶抓人才資源,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為富美同安高質量發展持續提速提供智力支持。
【云招聘】
推動企業與人才精準高效互動
建平臺、出政策,最終還要落在招才引才的實際行動上。實際上,今年疫情的防控并沒有影響同安的引才步伐,本月初,由市委人才辦指導,同安區委組織部和區人社局共同打造的“智引英才與爾同安”招聘服務平臺一上線就火了。
“原以為受疫情影響,企業的人才需求會減少,現在看來,同安企業對人才的熱情依然不減,系統剛上線就有118家公司發布了近千個招聘崗位。”智聯招聘相關負責人日前對記者說,其中管理運營的中高端崗位不在少數。
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人才,人力資源機構對用工需求變化有著天然而敏銳的感知力,也折射出招才引才的“陰晴冷暖”。今年一季度,同安區對接聯系13家雙百人才企業和77個招商項目,已落地31個項目。在同安新城片區,隨著一批重點招商項目的落地,區域迅速集聚一批高層次緊缺人才,線上的招聘在如今已是主力渠道。
如果說高端“塔尖”人才延伸了區域發展的高度,那么一線工人、技能人才等“塔基”人才決定了企業的根基。當前,正值同安深入推進“島外大發展”的關鍵時期,“塔基”人才需求旺盛,他們也成為推動產業結構大提升“最需要的人”。同安區打造的“零費用、云面試和定向曝光”的招聘平臺扮演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通過線上招聘平臺加快企業和求職人員精準高效互動,減少企業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可以有效解決疫情防控期間人員流動管控帶來的招聘難和求職難問題。”同安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逆勢上揚的用工需求,亟待充實的人才隊伍,不斷高漲的引才熱情……紛至沓來的“前浪”和“后浪”背后,是同安區人才服務團隊的專業助力。
【延伸閱讀】
人才激發城區無限活力
從補貼政策、引才宣傳,到服務環境的優化,線上招聘的創新,同安一系列的人才措施都透露出一個訊息——“求賢若渴”。因為同安深知,涵養人才生態,方可激發城區的發展活力。
對于高端人才,同安區級配套標準為全市最高,2019年兌現“雙百”人才企業扶持資金982萬元;對于鄉村振興,同安區對人才評價不唯學歷、職務、資歷和身份,給予農業產業人才最高68萬元的補貼;對于人才創新,當地通過研發經費補助、創業創新基地發展、重點創新主體培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激發活力。
就在本月,同安區舉辦“農業產業園人才引進對接會”“云端大型招聘會”“高校畢業生空中雙選會”,全區數百家重點人才單位設崗招聘,涵蓋高端服務業、智慧物流、農業等,提供了一批有競爭力的招聘崗位。
疫情防控期間,同安區建立起針對“三高”企業和高層次人才的常態化聯系服務工作制度,全區建立“X+1”聯動模式,協助企業復工復產。同安區的人才企業也主動扛起社會責任,投入到創新研發中,為復工復產保駕護航,贏得了一片點贊之聲。這背后正是人才引育的實效和人才集聚帶來的風險抵御能力的提升。
危機中看轉機,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殊時期,同安出實招八方引賢才,并非一次突擊“考試”下的匆忙抉擇。事實上,近年來,同安區一直著力構建政策、人才、平臺、資本和環境“五位一體”的雙創生態體系,始終把人才這一資源擺在戰略地位來抓,最大限度把人才“第一資源”轉化為創新發展“第一動力”。
在環東海域同安新城,依托產城融合發展的各類產業園區,當地出臺人才創業園管理辦法,由區屬國企負責園區運營管理和配套服務,盤活閑置空間,增強園區引才聚才效應。結合招商引資,發揮國家健康創新園、“銀城智谷”、新經濟產業園、紫光科技園等產業平臺的引才作用,實現以商引才、以才引才,匯聚起推動富美同安高速發展的新動能。
“讓人才的潛能得到充分釋放,個人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同安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同安區還將推動“才聚銀城”緊缺人才引進和培育計劃落地見效,制定高技能人才、臺灣人才、高校畢業生人才等政策細則,形成具有同安特色的人才“1+N”制度體系。
一個重才育才的城區,正是創新涌流、活力無限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