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網訊 據海峽導報報道(記者 駱余民 林泓 通訊員 李藝彬 文/圖)謝弘毅來自臺灣,在海滄的臺資企業正新輪胎擔任經理助理。他所在企業正好位于海滄區新陽街道,這里有企業1400多家,其中,不少是臺資企業。
在海滄區發起“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行動中,作為一名臺胞,謝弘毅也主動參與到行動中。臺資企業熱心調解義工、當地的居民以及新廈門人一起,組建了興旺社企同駐共建理事會涉臺涉企調解微服務平臺,謝弘毅承擔起了臺胞調解員的角色,解決了不少糾紛。
讓他們不要不愉快地吵架
一些企業的員工經常會遇到各種糾紛,又對相關法律了解得比較少。“他們經常有各自的需求?!敝x弘毅說,作為一名調解員,他只能盡力讓糾紛雙方都能夠各自滿足,“讓他們不要不愉快地吵架?!?/P>
前段時間,有一個女員工,已超過退休年齡,返聘進公司工作,公司沒有幫她做醫社保。后來女工受傷了,就沒有辦法進行醫社保報銷。當時,公司也沒有很好處理,沒出醫藥費,就引發了糾紛。后來,在他們的勸解下,這家公司給這名女工付了醫藥費?!半p方比較愉快地和解這件事情,不然之前吵到不可開交。”在謝弘毅等臺胞調解員的介入之后,很多事情都解決了。
臺商與居民之間的矛盾少了
2013年9月,新陽一家臺資企業的員工陳某鐵在上班時,不慎滑倒,導致腰部手部骨折,送醫救治三個月。
當時,因陳受傷時年逾60周歲,已達退休年齡,無法獲得正常工傷待遇。臺資企業對此類工傷糾紛處理毫無經驗,認為企業照章繳納社保費,員工工傷應由社保機構理賠,對陳工傷理賠訴求置之不理,該工傷案件久拖不決。
在謝弘毅他們的幫助下,陳某鐵到司法鑒定中心鑒定,傷殘為九級。謝弘毅他們趁熱打鐵,及時組織雙方調解,最終雙方握手言和,達成賠償協議。據了解,在這些臺胞調解員和調解平臺所有人共同努力下,不少臺企和員工之間的糾紛,以及企業和周邊居民之間的矛盾少了很多。
不少臺企干部來當義工
據統計,謝弘毅他們建立起的這個平臺,成立至今依托海滄區新陽社企聯合調委會,共調解案件36件,包括書面形成調解案件8件、指導當事人取證成功引導至法院調解案件2件、口頭調解形成記錄即時履行調解案件26件。涉及案件為工傷、交通事故、保險理賠、人身損害賠償等,調解標的金額約450萬元。
同時,他們還接受各類法律咨詢120多人次,涉及婚戀家事糾紛、工傷勞資糾紛、借貸抵押糾紛、環保安全糾紛等。
如今,在這個平臺有不少臺企干部來當義工,做義務調解或法律顧問。像千大公司總經理林逸群、明達公司人力資源高級顧問李財吉等,也積極參與調解臺資及周邊企業工傷、勞資等糾紛。
這些臺胞義工,通過參與開展法律進臺企活動,增強臺胞臺企對大陸法律法規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引導多家臺資企業的臺籍管理人員加入新陽社企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增強臺企臺胞化解自身矛盾糾紛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