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市統計局昨日發布一季度廈門市經濟運行情況稱,一季度,我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456.3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6%,增幅位居全省九個設區市第一,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1個百分點,實現十二五開局之年的“開門紅”。
本報記者 劉艷 通訊員 李薇
市統計局發布的一季度廈門市經濟運行情況顯示,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 一季度三次產業比例為1.0∶59.0∶40.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3億元,下降6.0%;第二產業增加值269.06億元,增長18.4%;第三產業增加值182.75億元,增長12.8%。
令人欣喜的是,3月份,廈門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365.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1%,單月產值再創歷史新高,并且,廈門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延續2010年以來良好的不斷向上的態勢,再創歷史新高,規模以上工業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達到61.96萬人。
從外貿進出口情況來看,我市外貿形勢繼續好轉,但與全國、全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一季度,全市外貿進出口完成150.4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2%。其中出口完成90.50億美元,增長20.2%;進口59.99億美元,增長25.5%。我市進出口及出口、進口增幅分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3、6.3和7.1個百分點。
此外,一季度我市利用外資企穩回升,合同利用外資完成7億美元。一季度全市批準千萬美元以上項目28個,合同外資金額6.03億美元,主要大項目有祥達光學、正新橡膠工業、嘉漢板業營林、禹洲集團地產投資、創冠環保、香格里拉酒店、福隆體育產業發展等。財政收支較快增長,一季度,全市財政總收入157.57億元,增長26.7%。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85.36億元,增長32.4%。
港口生產持續向好。一季度,廈門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3617.33萬噸,增長16.6%,比全省沿海港口平均增幅高2.9個百分點。進出廈門港的主要貨類中,除糧食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外,其余貨種均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
一季度,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51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4%。
【相關新聞】每百戶居民擁有私家車27.2輛
本報記者 劉艷 通訊員 李薇
從一季度我市經濟運行情況來看,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需求保持旺盛。
人均可支配收入9351元
一季度,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51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4%。
從構成情況看,工薪收入仍是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比重下降,一季度,居民人均工薪收入6778元,占居民家庭總收入的65.8%;轉移性收入平穩增長,一季度增長7.7%,比重為20.8%;經營凈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分別增長33.6%和45.7%,但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仍然較小,僅為7.0%和6.4%。
農民人均現金收入也在增長,達到3392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7%。
恩格爾系數為32.3%
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132元,增長11.2%。其中食品支出增長6.0%;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2.3%;受居民購車因素拉動,交通支出增長78.8%,其中居民購買家用汽車支出人均1041元,增長80.7%;私家車數量不斷增加,至3月末,百戶居民擁有家用汽車27.2輛,增長31.6%。
房地產業增速回落
一季度,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9.3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6%,增幅較1-2月減少17.1個百分點,占GDP的2.0%。受新“國八條”和部分城市開征房產稅政策的影響,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增幅仍然較高,但月度環比增幅已經迅速減小。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98.3萬平方米,增長38.2%,增幅比1-2月減少38.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63.53萬平方米,增長19.9%,增幅比1-2月減少49.5個百分點。
市場物價指數較快上漲
受食品價格上漲及國家進一步加大房地產調控等因素的影響,3月份,廈門市CPI比去年同期上漲5.2%,漲幅較去年同期提高2.9個百分點,較上月提高1.1個百分點,上漲速度有所加快。
一季度,廈門市CPI比去年同期上漲4.3%,其中,服務項目價格指數上漲5.0%,消費品價格指數上漲4.0%。
據分析,影響CPI上漲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食品價格持續上漲。一季度食品價格同比上升8.9%,拉動CPI上漲2.62個百分點。其中,糧食價格上漲23.6%;豬肉價格上漲11.7%,鮮瓜果價格上漲33.7%。二是政策因素。因受房產新政而產生的大量的“購轉租”需求持續釋放的影響,一季度居住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7.4%,拉動CPI上漲1.47個百分點。其中,住房估算租金上漲11.4%,私房房租上漲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