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陳佩珊)文明理念厚植心間,外化成行;文明實踐時時可為,處處可見。近年來,廈門市持續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面向基層群眾,不斷探索新方法、新途徑。接地氣、聚人氣、有活力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涌現,讓新時代文明實踐蓬勃發展。
這些“實戰”經驗圍繞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五項工作內容,在品牌培育、載體創新、資源整合等方面取得新實效。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湖里區殿前街道嘉福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思明區蓮前街道前埔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
嘉福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黨建引領文化潤心
成立于2019年的嘉福社區曾是典型老舊安置問題小區,如今文明有序、和諧幸福的社區景象得益于居民參與度越來越高的新時代文明實踐。
嘉福社區黨總支書記莊麗梅回憶,剛到社區進行籌建工作時,工作人員都無從下手,直到群眾看見社區大黨建聯盟“直通車”——通過主題黨日、微型黨課、新思想進小區等活動,黨員們率先垂范,從自身做起,積極參與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通過黨員的朋友圈,越來越多居民看到社區一點一滴的變化,受到感染,主動融入社區治理。唱反調的人少了,抱怨的聲音小了,社區環境美了……這些都是居民們對于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最初體驗。
黨建引領奏響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前奏,之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揚,則奏響了社區文明實踐的協奏曲。居民們熟悉的嘉福韻藝術團通過鄉音鄉韻,讓大家緊緊相連。嘉福韻藝術團黨支部書記林志萍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答嘴鼓傳承人,針對居民多是廈門本地人的情況,林志萍等人積極創排各類答嘴鼓作品,用接地氣的方式宣講最新理論政策。他們還以微故事、短視頻的方式,以發生在社區的真實事件為題材創作劇本,邀請居民來主演,講好防詐騙、家庭、鄰里等社區故事,傳遞正能量。在文化傳播、價值引領上,這些短小精悍的原創鄉土作品發揮了大作用。莊麗梅告訴記者,如今嘉福韻藝術團不僅是藝術團,更是一支百人志愿服務隊伍。
黨建引領,文化潤心,共畫同心圓,掀起文明風。目前,社區已經孵化培育了11支志愿服務隊伍,志愿者人數達380余名。這些志愿服務隊伍圍繞疫情防控、環境保護、移風易俗等,開展服務超過300場,常態化文明實踐項目達20多個。
前埔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從娃娃入手從家庭出發
不久前,前埔南社區的20余名媽媽走進該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茶話會。在這里,她們暢聊“雙減”給孩子、給家庭帶來的變化,分享教育理念,互相答疑解惑。對部分家長而言,這也是一次難得的“放風”。
這個以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活動,是前埔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特色項目。它以尚美德,育家風,搭建“好家風幸福港灣”親子空間為宗旨,每年舉辦未成年人及親子家庭活動百余場,吸引社區430多個家庭參與,成為社區文明助推器。
這些活動基本在周末、寒暑假舉行。重溫《弟子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倡導讀好書、讀好文,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定期組織英雄故事分享會、親子讀書交流會、中華傳統文化讀書會等活動,幫孩子“扣好第一粒扣子”,引導未成年人爭做新時代好少年;開設“愛尚父母”早教學堂,幫助家長提升育兒質量,更好地陪伴和引導孩子健康成長;舉辦“能量爸媽”父母課堂,助力親子家庭教育;舉行“愛傳承”家庭公益集市、“家風尚”家庭公益文化節、“童心萌寶”家庭親子運動會等活動,傳播“家和睦、愛陪伴”的家庭文化……豐富多彩的未成年人及親子家庭活動為培育、傳承好家風提供了肥沃土壤,也通過“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不斷擴大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輻射面,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參與度。
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從娃娃入手,從家庭出發,前埔南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基礎深厚,朝氣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