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考試錄用公務員筆試今日舉行。全國共有152萬人通過此次國考報名資格審查,最熱崗位競爭比達7192:1。招錄人數的下降并沒有讓“國考熱”降溫。在年報考總人數和每個崗位的競爭人數均超過去年。平均每個崗位有77人競爭,其中37個招錄職位的報名比例超過1000:1。(11月24日央廣網)
公務員“報考熱”已經不再是很新鮮的話題,大家或許會說公務員“報考熱”是因為考生覺得國家公務員工作穩定、輕松、福利待遇充足,具有壓力小、自由時間充足的優勢,讓無數考試表示親睞。但是,透過現象還應該看到一個更為深刻的問題:國考報考熱背后折射出來的是我國的結構性就業的失衡。
國考要求三十五周歲一下者才可以參考,可謂都是有志青年在參加每年的公務員考試,他們當中其實有很多人不是很適合從事行政工作,而是適合在經濟市場中就業。如果經濟市場中能夠有更多的職位讓這些有志青年們去選擇,有更多的職位可以讓他們去展示自己的才華,有更多的機遇讓他們能夠發展自己。于是,在經濟市場中就業就會有更大的壓力,讓人更沒有安全感,最后就會厭煩這樣的工作。所以大家都親睞國家公務員的工作方式,不管自己是不是適合。
國家公務員制度的建立,使我國政府機關的人事制度,有利于造就出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精干、高效的政府機關工作人員隊伍。為此,政府要真正的通過考試得到想要的人才,就需要改善結構性就業,讓真正適合行政工作的人去參加考試。
政府在“最難就業季”中應該積極地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應采取措施促進就業,擔當“穿針引線”的角色,為企業和人才“穿針引線”。首先,拓寬就業渠道。政府應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大力發展服務業和軟件、動畫、手機等新興行業,開發更多適合青年人特點的工種和崗位。其次,加強就業引導。應加強就業指導,幫助畢業生理性判斷就業環境,將個人理想與現實環境成功對接。再次,完善就業服務。應充分利用好場地資源,通過舉辦校園招聘會、具體行業和不同類別等更加多樣的招聘活動,幫助用工企業和高校畢業生搭建更多對接平臺。最后,開展就業幫扶。對那些低保家庭、困難家庭的畢業生,相關單位要把幫助解決畢業生就業與解決家庭困難結合起來,多做針對畢業生實際的對口服務。
政府是引導就業核心力量,只有發揮出政府的“穿針引線”的作用才能同時破除“就業難”和“招工難”的兩難的結構性失衡問題。也只有才能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讓真正適合行政工作的有志青年走上行政道路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