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欄語
在日前落幕的第五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上,廈門不僅榮獲“2014中國智慧城市治理領軍城市”,在全國十個智慧治理優秀案例中,更是獨占四席,引起了專家、學者的強烈反響。
為了讓市民更近距離地感受“信息消費”給城市、生活帶來的改變,從即日起,本報推出《美麗廈門,智慧惠民》系列報道,解讀全國智慧治理優秀案例中的廈門樣本。
今日,晨報為您解讀的是“公安交通事故視頻遠程定責定損平臺”。
晨報記者 魯禮義
廈門網-海西晨報訊 “這里是110,先生您好!您是前車的車主吧,是您的車后溜造成追尾嗎?好的,現在責任已經很清楚,您要負全責。雙方互換一下駕駛證的副本,互留一下電話,48小時內一起到定損中心處理,現在再跟您確認一下車輛信息,我們通知民警不必再到現場。車流量大,請注意安全!”
昨日早上9時21分,在文興東路與前埔南路附近,兩輛轎車發生追尾。而上文,則是民警借助實時監控通過電話與兩位當事車主溝通的部分對話。從報警到事故處理完畢,前后不到7分鐘,節約了當事人的寶貴時間,也使道路通行得以快速恢復。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廈門市公安局指揮中心的交通事故視頻遠程定責定損平臺。
在日前落幕的第五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上,該平臺入選全國十大智慧治理優秀案例。
交通事故智慧處理
上文的這起事故,由于發生在島內的城區干道,并無人員受傷,單方車損預估在一萬元之內,且當事人尚能自行移動車輛,屬于“交通事故視頻遠程定責定損平臺”可以處置的范圍。當事人報警之后,事故信息就進入了平臺。
在110指揮中心,記者看到這個智慧平臺由民警和廈門市保險行業協會的保險查勘定損員共同值守。從平臺獲悉事故信息之后,他們迅速找到離事發地點最近的監控探頭,并對事故現場進行錄像、截圖,固定證據并核對車輛信息。
與此同時,他們通過電話與當事人溝通,并結合監控視頻分析事故原因和責任,查看車輛損失部位預估損失情況,把事故定損情況告知當事人,指導處置事故。這起事故中,民警通過電話溝通發現,這起追尾事故是由前車后溜引起,因而前車全責。當事雙方對民警的定責定損并無異議,二人互留駕駛證的副本、聯系方式之后,就離開了現場,現場交通得以恢復。隨即,值班民警通知出警民警不必再到現場。稍后,平臺自動將本次事故的相關信息發送到廈門市車輛定損中心,48小時內事故雙方一起到定損中心處理保險理賠事宜即可。
如果當事人對視頻遠程定責定損有異議,那么民警或保險查勘定損員將引導當事人先將事故車輛移動到不妨礙交通的地方,做進一步處理;仍有爭議的,可以等待出警的民警到場處置。
暢通道路還給市民
記者從110指揮中心了解到,“交通事故視頻遠程定責定損平臺”2014年1月10日率先在全省開通。而像這樣的輕微交通事故,這個智慧平臺每天都會發現七八十起,每天可以成功處置40起左右。
“運用我們的平臺處理交通事故,平均耗時在6分鐘左右,最快3分鐘就可以處置完畢。快速處理交通事故,能夠防止因交通事故造成大面積堵塞,將暢通的道路還給市民。”平臺值班民警介紹。
數字證明,該平臺在疏導交通、緩解擁堵方面取得顯著效果。平臺運行一年多以來,累計發現輕微交通事故19770起,成功處置9350起,處置率到達47.3%,廈門島內交通堵塞報警量與2013年同比下降16.8%。
據悉,下一步廈門市公安局將力爭用3年時間繼續完善全市視頻監控網絡,監控發現率提升至70%,發現數年增長率達到15%;處置率上升至60%,成功處置率則上升至80%。
記者手記
智慧城市
就在您身邊
近年來,全市道路交通狀況日益嚴峻,島內主干道尤甚。究其原因,除了機動車數量超過道路承載能力之外,城市主干道上的輕微事故引發的擁堵同樣不可忽視。幸而,智慧城市拿出了有智慧的解決方案。
在110指揮中心,現場民警只需戴上耳機,操作鍵盤控制監控探頭,不僅可以聽到事故現場的聲音,還能看到實時的畫面。用這樣的方式處置交通事故,民警好像就在現場,就在當事人的身邊。這甚至比“身臨其境”更有效,民警不僅能馬上倒查事故錄像,更重要的是能在道路擁擠的情況下,瞬間“來到”當事人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