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島愛心義工協會的志愿者們在金山養老院陪伴爺爺奶奶出門散步。(市民政局供圖)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衛琳 圖/廈門日報記者黃曉珍 除署名外)在今年“9·5中華慈善日”期間,我市舉辦了現場主題宣傳、線上愛心慈善宣傳、基層慈善普法宣傳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弘揚慈善文化。剛剛落下帷幕的第三屆“善行八閩——公益慈善項目大賽”上也傳來好消息,我市公益慈善項目斬獲佳績,6個項目獲獎,一、二、三等獎各2個,獲獎數量全省最多。
這是廈門重視發展慈善事業的生動縮影,是慈善理念多年積淀的成果?!洞壬品ā奉C布實施以來,我市慈善事業進一步健康蓬勃發展。以學習宣傳貫徹《慈善法》為抓手,我市持續傳播慈善文化,規范慈善活動,慈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獻愛心、行善事在廈門蔚然成風。
重視組織領導 大力發展慈善事業
廈門連續五屆入選“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排行榜,其中三屆被評為“七星級慈善城市”。慈善已融入廈門的城市肌理,成為市民的精神內核。
在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施行后,我市進一步加強對慈善事業的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將慈善事業作為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市領導經常對深入做好慈善工作作出指示。
市民政局調整設立社會工作和慈善事業促進處,推進全市慈善事業工作開展,將民政部等有關慈善工作的規章、政策全面梳理出來,轉發給各區、各相關部門及有關慈善組織學習,完善全市慈善工作政策保障體系,為健康發展慈善事業創造良好環境。
去年,市委市政府作出“愛心廈門”建設的重要部署,將“倡導愛心捐獻”納入“五大行動、四大機制”中,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專門制定《關于“倡導愛心捐獻”機制的工作舉措》,從拓寬愛心捐獻渠道、鼓勵和規范愛心捐獻行為、建立愛心褒揚機制等方面提出12條措施,在全市掀起了參與慈善、發展慈善的熱潮。
重視培育支持 充分激發慈善活力
廈門市第五個“中華慈善日”和《慈善法》現場宣傳活動在廈門五一廣場拉開序幕。
目前,廈門已常態化開展“雨露育青苗”“藥品援助”“新春慈善快車”“慈善助學”“慈善微公益”“安老扶孤幫殘”“千戶低保幫扶工程”“愛心超市”等品牌慈善活動。
這些項目充分發揮出以善引善的作用,凝聚一群善心人,傳遞一股善能量,不斷激發我市慈善事業發展活力。
慈善組織是慈善事業發展的根基。我市重視培育慈善組織,在市區兩級建成7個孵化基地,為辦公場地存在困難的新登記慈善組織等提供免費辦公場所及能力建設服務,同時,開展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工作,經過認定的慈善組織在接受其他單位或個人捐贈時可享受免稅,目前已有189家社會組織取得免稅資格。
慈善不竭,唯有源頭活水的不斷滋養。我市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在慈善組織捐資設立冠名基金,全市現有95個冠名基金,認捐善款總額近4億元,在安老、扶孤、助學、濟困、助殘、救災等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我市還支持社會各界運用慈善信托方式參與慈善活動,依法對7個慈善信托項目進行備案,信托資金總量159萬元,主要用于傳統文化保護、甘肅臨夏州扶貧濟困、自閉癥家庭關愛等工作。
為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慈善,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民政局每年聯合開展慈善組織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認定工作,支持愛心企業和個人向慈善組織捐贈后享受所得稅扣減,2017年以來共認定127家次。
重視監督管理 提升慈善公信力
以“愛心廈門、人人行善;以愛筑城,以法行善”為主題的義賣活動在廈門五一廣場舉行。
想做慈善,有哪些慈善組織是專業可靠的?這是每位愛心人士首先關心的問題。自《慈善法》頒布以來,我市依法落實慈善組織登記認定工作,對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救災、助醫、助學等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實行直接登記,對《慈善法》實施前登記的基金會、慈善會開展慈善組織認定,同時,依法開展慈善組織公開募捐資格認定和公開募捐活動事前備案工作。
市民政局通過“慈善中國”平臺公布全市慈善組織名單,并在官方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公布取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慈善組織名單以及慈善組織年報年檢、接受“雙隨機”檢查、受處罰情況等,推進慈善信息公開,加強對慈善組織的監管,嚴把慈善“安全關”。
“管”與“查”并行。市民政局每年組織開展慈善組織年報年檢和“雙隨機”檢查,對慈善組織執行法律法規政策、開展業務活動、財務管理和經費收支、內部治理等方面進行檢查,依法查處慈善領域違法行為。
2016年以來,我市已查處2家基金會、1家慈善會的違法行為,勸散1家違規開展慈善活動的非法社會組織;持續深化打擊以扶貧、慈善基金會名義詐騙的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破獲案件1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8名。
重視宣傳引導 積極倡導人人行善
市民政局、市慈善總會、翔安區政府有關負責人上門看望孤困兒童。
86歲的王麗華奶奶,從1993年起陸續捐出上百筆善款,愛心助學、抗震救災、幫助特困戶……光是有記載下來的金額,就超過了130萬元。幾年前,她還賣掉樓中樓、住進小套房,結余出50萬元,豐富她的慈善“小金庫”。她被評為“2019感動廈門十大人物”,這背后,是包括市民與專家評審團在內的超過60萬人深受感動的投票。
從傳遞慈善,到理解慈善、踐行慈善,我市注重通過各種途徑,廣泛宣傳慈善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激發社會各界參與慈善事業的熱情。
每年9月5日“中華慈善日”,我市通過舉辦現場主題宣傳、慈善晚會、慈善展覽、座談會等活動,利用主流報刊、電視臺、移動傳媒等媒介,向市民群眾宣傳《慈善法》相關知識,營造“人人向善、人人可善”的社會氛圍。
全市慈善氛圍日臻濃厚,做慈善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今年,我市設立“愛心廈門”專項基金,各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干部職工踴躍捐款,已籌集資金1960多萬元。
在疫情防控期間,市紅十字會、市慈善總會等12家慈善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公開募捐活動,共接收社會捐贈資金9553.97萬元、物資價值6378.43萬元,從中小學生到耄耋老者,紛紛用行動擦亮廈門的慈善底色。
【同步】
市民政局
發動各類社會組織 關心關愛困難群眾
“愛心廈門”建設的深入推進,為我市慈善事業指明新的方向,從助困、助殘到關愛特殊崗位工人,新的慈善公益形式不斷涌現。市民政局積極實施“愛心濟困”行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扶危助困,傳遞愛心。
今年以來,市民政局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和“三個聚焦”的要求,整合原有規范性文件,制定《廈門市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辦法》,進一步完善了社會救助體系。
為提高精準幫扶實效,市民政局實施了困難群體兜底保障行動,落實困難群眾分類排查,推進一戶一策精準幫扶;推進社會救助服務平臺開發,推行“互聯網+救助幫扶”,整合信息資源,實現“全面覆蓋無盲區,精準幫扶不重復”。例如疫情期間,市民政局及時關注到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啟動價格臨時補貼發放工作,對受疫情影響導致生活陷入困難的在保群眾、符合臨時救助條件的流動人員,共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866.09萬元,支出臨時救助資金482.45萬元。與此同時,還發動319家社會組織捐款7140.44萬元、捐贈物資價值1.4億多元。
在愛心旗幟引領下,今年以來,市民政局共發動全市6159家社會組織參與“愛心廈門”建設,鼓勵、支持各類慈善組織慰問幫扶各類特殊、困難群體9064人次、發放慰問金及慰問品682.13萬元。此外,還組織民政系統“愛心大篷車”進養老機構和助老員“愛心敬老”進社區服務、慰問活動,開展“福蕾行動計劃”試點,組建“民政青年幫幫團”、拓展愛心結對幫扶等,將關心關愛困難群眾融入工作全過程。
市慈善總會
將慈善資源投向最急需群體 去年共支出1.04億元款物
廈門市政府每年安排520萬元支持市慈善總會開展工作、實施慈善項目。作為我市慈善組織中的一股先鋒力量,成立于1994年的市慈善總會堅持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發揮社會保障體系的補充作用,匯聚社會愛心資源,為困難群體撐起一片天。
去年,市慈善總會全年支出1.04億元(含藥品折款8795.57萬元),響應“愛心廈門”建設的部署,將慈善資源投向最急需幫助的困難群體。
向困難群眾送溫暖,實施“新春慈善快車”“慈善年夜飯”等項目,累計發放價值401.35萬余元的款物,讓近萬戶困難家庭度過一個祥和春節。
為讓貧困大學生圓夢,發動建發房產、海翼廈工、特房、國正、歡唱、太平巖寺等慈善基金,籌集善款近200萬元,幫助353名學子順利開啟求學之路。
關愛孤困兒童,以“雨露育青苗”項目為載體,連接社會愛心資源,幫扶兒童1490名,發放幫扶款372.5萬元。
幫扶大病患者,實施“藥品援助”項目,發放14種藥品,共計折價8518.62萬元,服務患者人數2180人。
……
在廣施愛心的同時,市慈善總會的慈善資源也不斷壯大和優化,去年新增鴻潤、育德、葉水省、良星四只冠名慈善基金,認捐資金達到1500萬元,到位資金720萬元。全年共募集款物1.07億元(含藥品折款8766.17萬元)。
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市慈善總會第一時間啟動抗擊疫情公開募捐,搭建慈善平臺,倡議全市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眾志成城、愛心捐贈、共戰疫情,共接收捐贈款物合計5028多萬元。
在市“愛心廈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依托市慈善總會設立“愛心廈門專項基金”后,市慈善總會積極發動各界力量參與愛心捐獻,該基金現已募集善款1960多萬元,匯聚了廈門人的磅礴愛心。
【數據】
53家
全市現有依法登記的慈善組織53家,其中基金會35家、慈善會16家、社會服務機構2家。
24.92億元
我市具備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有6家。另有市紅十字會、各區紅十字會等7家申領公開募捐資格證書。2016年以來,全市慈善組織共募集款物約24.92億元。
500萬人次
2016年以來,我市慈善組織在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助學、救災以及發展科教文衛體事業等方面,實施一系列慈善項目,受益群眾近500萬人次。
【點擊】
廈門慈善品牌項目
●“新春慈善快車”項目
自2007年起,每年元旦春節期間,廈門市慈善總會聯合廈門日報社開展“新春慈善快車”慰問活動,向社會各界募集款物,為我市特困戶、低保戶和低保邊緣戶等困難群體發放慰問金和冬令物資,讓他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顒有问桨ㄎ繂柼乩簟①浰汀按壬颇暌癸垺钡龋?3年來累計發放款物8926多萬元,共有10多萬人次受惠。
●“慈善助學”項目
為幫助貧困家庭學子排憂解難,自2001年起,廈門市慈善總會聯合市教育局、有關同仁機構及各冠名慈善基金開展“慈善助學”活動,并與廈門日報社合作啟動“新聞大篷車·慈善助學專列”,發動社會各界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參加助學活動,幫助各類貧困學生或大學在校生完成學業。19年來,“慈善助學”活動共募集善款9000多萬元,幫助近3萬名困難學子圓了大學夢。
●“雨露育青苗”結對幫扶孤困兒童項目
該項目2012年由廈門市慈善總會與市委文明辦、市直機關黨工委、市民政局、廈門日報社聯合開展,發動愛心單位和愛心人士,對全市散居孤困兒童進行每期三年有針對性的結對幫扶資助。項目實施以來,獲得財政部、福利彩票公益金連續三年注資支持,2014年被中華慈善總會評為第二屆“中華慈善突出貢獻項目獎”。全市2254名孤困兒童得到282個單位和個人的結對幫扶,8年來發放結對幫扶款3000多萬元,發動義工5000多人次。
●“藥品援助”項目
“藥品援助”項目是中華慈善總會開展的針對特定人群的高額援助項目。廈門市慈善總會于2006年爭取到這一項目,開展至今已有格列衛、多吉美、易瑞沙、特羅凱、拜科奇、達希納等14種援助藥品,為患有胃腸道間質瘤、白血病、血友病、肝癌、腎癌、肺癌、直腸癌、肺動脈高壓、地中海貧血等重大疾病、又支付不起高額醫藥費的患者服務。至2019年12月援助人數達2100多人,發放藥品價值累計15.7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