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機關效能,改進工作作風,進一步優化發展軟環境,從今年3月開始,廈門市開展了以“馬上就辦抓落實,提升效能促發展”為主題的“深化效能建設年”活動。半年多來,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新華社以通稿形式向全國播發了《廈門:提升效能促發展》經驗文章。
審批事項辦理時限
壓縮至法定時限的40%
“打好‘五大戰役’,關鍵在落實、關鍵在效能。”——在今年3月份召開的廈門市五大戰役總結表彰暨動員大會上,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于偉國明確指出深化效能建設在特區建設中的重要性,也吹響了在全市黨政機關內廣泛深入開展“深化效能建設年”活動的號角。
活動的開展讓風云數字科技行政主管袁娟娟感慨良多:“現在再也見不到工作人員呆板的面孔,也不用在多個地方之間來回奔波了,許多事項都能在最短時間內‘一趟搞定’。”
在廈門“深化效能建設年”活動中,廈門明確提出要將行政審批事項辦結時限壓縮到法定時限的40%以內。市效能辦領導說,這項要求可以說是“鐵的紀律”,其完成情況將直接納入各機關單位的年終績效考評。
這一“鐵的要求”大大推動了各級各部門工作機制的創新。各部門通過采取優化審批流程、充分授權窗口審批人員、減少審批環節等措施,使行政審批時限大幅度壓縮。目前,有審批權的市直36個部門的392項審批事項的辦理時限全部壓縮至法定時限的40%以內。
這一“鐵的要求”,促進了“馬上就辦”制度的進一步落實,擴大了一次性辦結事項的范圍。活動前,廈門市級行政審批一次性辦結事項為8項,如今已經增加到59項。作為廈門市的核心區,思明區有39項行政審批事項實現“馬上就辦”。
這一“鐵的要求”,也推進了審批制度改革。今年以來,廈門對行政審批項目進行了清理,取消、調整、下放、暫停的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已達45.32%。
數字是枯燥的,但廈門企業和市民得到的便利是顯而易見的:市規劃局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辦理由法定30個工作日壓縮為5個工作日,市工商局企業名稱預先核準登記由法定時限5個工作日改為即時辦理……
用電子監察系統治理“庸懶散”
2011年8月12日10點07分至18分,在廈門市同安聯合辦事大廳的一位工作人員正在用手機上微博,而將公章交給前來辦事的人員,讓其自行蓋章。這一幕被電子監控視頻記錄下來。很快,一份效能通報送到了該工作人員所在單位。結果,他受到效能告誡處分,并被扣罰全年績效獎金。
廈門市一份效能通報顯示,那套電子監察視頻捕捉到許多“庸懶散”鏡頭,一批“主角”被效能問責。
廈門市工商局監察室負責人說:“現在工作人員都生怕自己電腦上的待辦文件‘變色’。一旦文件變為紅色,便說明自己處理不及時,可能受到處分。”
據介紹,今年1-7月全市共有102名機關工作人員因效能問題被問責,分別受到批評教育、通報批評、誡勉教育、效能告誡、辭退、解聘等處分。第二季度群眾反映效率低下問題環比下降了7.3%。
前不久,海滄區評出了作風效能建設需要重點加強的10個單位,并舉辦紀律學習班,對相關單位的26名干部進行效能、作風教育培訓,并對其中整改不力的2名正處級領導干部進行撤換。
讓社會公眾評議效能
深化機關效能建設,要看群眾是否滿意。今年7月份,廈門開展了社會公眾評議機關效能活動。統計結果顯示,目前社會公眾對廈門市機關效能的滿意率高達98.4%。
對這一數字,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可清說:“群眾不滿意的仍有1.6%,對此,應有個態度,有關部門要認真聽取意見,及時整改群眾認為不滿意的地方。”
目前,這項發動市民“找茬”的“公眾評效能”活動還在持續開展。記者在政務中心發現,在市政務服務中心的每個辦事大廳里,隨處都可以拿到“公眾評效能”調查表,表格正面供填寫與服務質量有關的問題,背面已經印好廈門市效能辦的地址,公眾只需填寫對某個部門的意見和建議,或在問題對應的答案上打鉤后,就能將表格疊成信封直接投遞,郵費由效能辦統一支付。
同時,在市政府網站上開設評議專欄,市民隨時可對機關工作效能作出評價,提出意見建議。截至8月27日,已回收1884封評議表,收到網上評議193人次。
群眾是否真的滿意?8月16日,記者走訪了今年5月開始投入使用的廈門市政務服務中心,這里匯集了全市絕大部分行政審批與服務窗口,目前每天的人流量維持在1萬人左右,停車場向公眾免費開放。在采訪時,一位前來辦事的企業員工告訴記者:“現在在廈門辦事真方便,經辦人員態度也很好。”
對此,廈門市紀委監察局主要負責人一直保持清醒頭腦,她反復強調,深化機關效能建設就是要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服務群眾,要將企業、基層、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深化效能建設年”活動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準。她要求深化機關效能建設年活動要在繼續推動審批提速、服務提效、作風轉變、環境優化中爭取更大作為。
事實上,在2010年、2011年福建省9個設區市政府績效考評中,廈門市總分均名列第一。(廈門市人民政府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