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陳佩珊)七夕有愛,文明有我。在剛剛過去的這個七夕,全市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精神的家園”七夕主題活動,吸引市民群眾積極參與。記者注意到,這些活動兼顧線上線下,立足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注重內容形式的拓展創新,更著眼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凝聚起強大的文明創建合力。
傳承傳統文化
學習民俗知識 感受七夕魅力
穿越歷史長河,七夕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為了讓更多市民深入了解七夕民俗,全市開展了民俗知識普及、民俗活動體驗等活動。
市委文明辦特別邀請了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原副會長胡明宜,在線為大家介紹七夕民俗活動。從月下穿針乞巧到夜觀牛郎織女星,再到拜魁星祈求金榜題名,胡明宜言簡意賅的介紹和古香古色的視頻場景重現,讓市民對七夕民俗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原來七夕不只有愛情,還有對技藝的追求、對學業事業的美好祈愿。”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
為了讓居民對七夕民俗有更直觀的認識,集美區、翔安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也策劃組織了一系列活動。杏濱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日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七夕主題游園活動,讓居民現場體驗穿針乞巧、巧畫團扇等,深入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翔安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針對未成年人,策劃組織了一系列精彩活動,讓孩子們在手工、詩詞、宣講中度過一個難忘的七夕。
搭建交友平臺
匯聚青春力量 互相交流學習
讓青年收獲友情、邂逅愛情的交友聯誼活動是七夕必不可少的“傳統項目”。青年朋友在活動中拓寬朋友圈,互相交流學習,共同提升進步,為文明城市建設匯聚青春力量。
8月21日至22日,由市直機關工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和市婦聯聯合舉辦的“相知在七夕 攜手向未來”——青年干部職工素質拓展訓練營在翔安區大宅村火熱開營。活動吸引了100多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青年干部職工參加。現場教學、拓展訓練、專題講座……豐富的活動讓青年干部們廣交益友、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七夕前夕,海滄區面向全市征集100名文明青年。8月20日下午,應約而來的百名青年齊聚海滄區新陽街道新垵村。在感受城中村現代化治理活動、文明宣講志愿服務、愛心作坊手工DIY、文明青年大聯歡互動中,原本陌生的青年們逐漸熟絡。在這場以“尋找愛 奉獻愛”為主題的活動中,百名青年在文明中邂逅、在實踐中相識。
湖里的七夕活動別具一格。一場特殊的牽手會暨集體婚禮儀式在湖里區閩臺文化交流館舉行。兩岸青年在活動中相識、相知、相守,感受傳統婚禮文化,感受“兩岸一家親”的溫情;從七夕傳統文化出發,創新引入真人NPC、國風情景劇形式……湖里街道舉辦的“鵲夢千年悅會”七夕活動吸引了來自不同企業、單位的50名青年男女參與。
開展文明實踐
傳承良好家風 關愛特殊群體
傳統與現代結合,文明與浪漫同行。市民積極參與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倡導文明行為,關愛特殊群體,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家庭觀,傳承良好家風家教。
8月18日,第二屆思明文明生活時尚季系列活動之“文明相約 愛在思明”“我們的節日·精神的家園”七夕活動在環島路沙灘舉行。位于椰風寨的環島路志愿服務驛站揭牌運行,思明區委文明辦為志愿者送出首批文明積分兌換的禮包。不僅如此,“愛TA時尚 ‘凈’在此刻”行動貫穿活動始終。志愿者積極參與潔凈沙灘行動,向市民游客分發文明滅煙袋、文明宣傳扇,倡導文明旅游;在浪漫七夕夜活動中,參與者堅持帶走歡樂、留下文明,踐行“同心創建文明城市,攜手呵護美好家園”理念。
在海滄區“我們的節日 精神的家園”七夕主題文明實踐系列活動中,參與青年兵分多路,走進新垵村,為周邊居民送清涼,并進行文明宣傳。集美區崎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則帶著親子家庭,將親手制作的乞巧果和慰問禮包送進殘疾家庭。
此外,為傳承好家風,一批模范夫妻大方分享了他們的“愛情秘籍”。市委文明辦特別制作了一期短視頻,講述了3對志愿者夫妻的愛情故事。他們或因志愿服務結緣、因愛相守,或與文明相伴、并肩同行,令人動容。
在8月22日翔安區上宅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行的七夕主題活動中,老人們分享了夫妻和睦相處之道;在集美岑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開展的“七夕頌‘嘉’風,文明傳真情”七夕主題游園會里,8對伉儷夫妻重溫幸福時光;集美英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則為老年夫妻拍下最美合影,定格幸福瞬間。“我們夫妻結婚這么多年,從來沒有照過這種照片,謝謝你們。”老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