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商報訊(記者吳斯婷)今年上半年,我市城市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59.78億元,社會事業投資增長76.2%,這些數字的背后,是城市綜合交通的改善、市政道路及配套設施的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城鄉醫療及養老等社會保障標準大幅提高……大手筆的投入跟每一位市民都有直接關系,民生幸福水平得到新的提高。
A.城市建設完成投資全省居首
今年上半年,我市城建戰役開工建設項目達235個,竣工項目29個,累計完成投資159.78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任務的80.2%,完成投資情況居全省第一,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任務。
在市容市貌方面,目前,全市6個區15條主要道路沿線和節點開展景觀綜合整治工作已全面鋪開,仙岳路東段、環東海域濱海西大道、成功大道等一批道路景觀整治工作完工;翔安區夜景工程、環筼筜湖及鷺江兩岸夜景工程竣工。
城市綜合交通得到了改善。婦幼機械停車樓、江頭公園機械停車樓、機場3號候機樓停車場、金榜公園北門停車場等停車場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公交交通優化取得進展,新購公交車輛252臺;全省最大的長途客運綜合樞紐站枋湖公共交通樞紐中心土建工程已完成竣工預驗收。
湖濱北路建業路口天橋、呂嶺路江頭西路口天橋、呂嶺路泰和花園路口天橋三座天橋已經建成,枋湖汽車站北側道路、原鋼窗廠市政配套道路工程等斷頭路工程項目完工。
截至6月底,我市今年149座公廁的提升改造工作已全面完成。特別是新建的44座 “世博公廁”成為我市公廁改造提升的亮點,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一致好評。
同時,城市綜合體建設正全面提速。湖里萬達廣場、閩南古鎮、世茂海峽大廈、集美百億新城、金帝·中洲濱海城等一批綜合體進展順利;今年5月份開工的中航集美新城大型城市綜合體總投資達100億元;五緣灣西片區城市綜合體投資80億元,總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
B.4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如期開建
今年上半年,我市惠民生促和諧力度加大。集中實施的十大民生工程和30項惠民實事,帶動社會事業投資增長了76.2%。省下達的4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部如期開工建設,城鄉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標準大幅提高。
其中,我省首個保障性安居工程綜合體———洋塘居住區項目已開工建設。居住區位于翔安大道以東,城場路以北、洪鐘大道以西,規劃建設成以公租房、保障性住房為主,結合限價商品房、人才住房建設,綜合配套商業、教育、社區服務、公共交通、公共食堂、文化、體育、餐飲娛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綜合區。規劃建設公租房、保障性住房約26萬平方米4900套(間),限價商品房17萬平方米,住宅約1700套。區內配套建設36班小學、12班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及生鮮超市、公共食堂、商業等公建配套。
第三季度的108個開竣工項目也注重民生。19個民生項目中,包括后溪花園等7個保障房、安置房項目,丙洲中心湖市民文化公園等4個公園和體育館項目,以及翔安區實驗小學等學校項目,蓮花醫院蓮荷分院等醫院項目。
C.翔安機場有望后年開工
接下來,廈門還有一批大型項目即將啟動建設。它們不僅可以有效拉動當前經濟增長,對長遠發展也將起到有力支撐。
例如,在基礎設施方面,有我市即將啟動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共規劃6條線路,總投資550億元,“十二五”期間計劃建成3條主干網。第二海底隧道總投資約50億元,建成后可日通行車輛10萬輛。翔安機場總投資365億元,規劃4條跑道,年旅客吞吐量達7000萬人次,是目前廈門機場的5倍,選址已獲得省政府批準,可望于后年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