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0月26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隨著廈漳泉同城一體化的不斷深入,三地海域的管理與合作也在探索新的思路。昨日,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孫建國透露,隨著三地合作的深入,未來將倡導大廈門灣概念,推動大廈門灣生態監測管理系統建設。
據悉,大廈門灣北到晉江圍頭角,南到龍海的鎮海角,不僅納入了廈門灣,而且還涵蓋了廈漳泉三地。孫建國說,未來,三地將制定統一的海洋環保規劃,推動相關立法。
對大廈門灣可能造成影響的企業要事先論證,企業生產布局等內容都要三地協商,共同發布論證結果。而目前,這一情況不少還停留在各自為政的基礎上。
孫建國強調,作為三地海域中間地帶,廈門將積極推動三地工廠布局的統一規劃。
【相關新聞】
廈門15個海島將有統一“身份證”
我市15個無居民海島將統一島碑,擁有自己的“身份證”。昨日,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孫建國在接聽市長專線時透露了這一消息。
今年4月,國家海洋局公布了中國首批176個可以開發利用的無居民海島名錄,廈門5個無居民海島榜上有名,分別是鱷魚嶼、火燒嶼、大兔嶼、小兔嶼和大離浦嶼。這5個無居民海島的主導用途均為旅游娛樂用島。
時隔半年,這5個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情況如何?孫建國表示,目前咨詢的比較多,但是具體上報的還沒有。他說,無居民海島的開發要經過國家和省級相關部門的審批,我省將編制無居民海島的保護規劃,有開發意向的單位和個人可申報。孫建國透露,目前我省正在出臺申請審批的相關細則,為無居民海島的開發和利用提供更多保障。
雖然我市對無居民海島暫無開發意向,但這些海島將有統一身份證。據悉,目前我市有4個無居民海島擁有個性化島碑。比如“猴嶼”,島碑的形狀就是一只小猴子。未來,這些島碑將被保留。
為了加強對海島名稱的規范化和信息化管理,適應海島開發建設和管理保護的需要,我市將選出15個海島,設置統一的海島名稱標志碑,其中包括第一批國家公布的可供開發的無居民海島。
據悉,統一的島碑將設在每個島嶼的碼頭附近,上面標有名稱、簡介、具體位置等內容。海島名稱標志碑分為主版面和輔助版面兩部分。主版面包括海島標準名稱漢字、漢語拼音、設置單位(所在省級人民政府)和設置時間;輔助版面包括該島的名稱含義、所在行政區域、地理位置(經緯度坐標精確到分)、距大陸和主島距離及海島其他有關情況介紹。
目前有關島碑的設計方案已經初步擬定,接下來將進入招標等具體執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