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商報訊(記者 | 吳斯婷 實習生 | 彭怡郡)從8月1日起,許多市民會發現自己的醫保卡里多了個“健康綜合子賬戶”,這個子賬戶里的錢來自個人醫療賬戶里的一些結余資金,它將發揮很大的作用——抵付個人自付醫療費,為父母、配偶、子女支付個人自付部分醫療費,還可以到定點零售藥店和經人社部門認定的、有醫療器械經營資質的企業購買血壓計、血糖儀等醫療機械,或者購買經認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
昨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李欽輝接聽市長專線時透露,我市近日已出臺《廈門市醫療保險健康綜合子賬戶管理試行辦法》,這是繼7月起實施的醫保新政策后,我市醫保領域再次出臺的重大惠民政策。
李欽輝說,還有配套的實施細則將在近日公布,屆時本報還將全面詳細解讀,敬請關注。
將有效釋放
個人賬戶沉淀資金
據介紹,我市自1997年7月實施社會統籌和個人醫療賬戶相結合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以來,經過15年的發展,參保職工個人醫療賬戶積累規模較大。
目前,個人醫療賬戶的支付功能只限于支付本人醫療費、體檢和購藥,積累性強、互濟性弱,不能很好地發揮醫療保障的作用。有的參保人為了使用個人賬戶里的錢,甚至去購買一些不必要的藥物,造成了浪費。
而通過建立健康綜合子賬戶,可以將原來個人醫療賬戶單一的支付功能,擴大到可用于抵付個人自付部分醫療費、預防接種、購買醫療器材、家庭成員(父母、子女、配偶)之間互助共濟、康復保健、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等多種功能,有效釋放了個人醫療賬戶的沉淀資金,提高了個人醫療賬戶的使用效率,這在我市醫療保險制度建設上是個重大創新。
健康綜合子賬戶資金有三大來源
“只要有參加職工醫保的參保人,個人賬戶中有一定結余的,就有健康綜合子賬戶。”
李欽輝說,健康綜合子賬戶資金有三個來源:每月從參保人員個人醫療賬戶實際余額中劃出購藥、體檢資金;每社保年度結轉時個人醫療賬戶實際結余資金累計超過8000元的部分;還有健康綜合子賬戶的利息收入,以及其他法規規定的收入。
健康綜合子賬戶實施,也就是8月1日起,參保人個人醫療賬戶內未使用完的購藥、體檢資金,將一次性劃入到健康綜合子賬戶內。
五大功能將惠及自己和直系親屬
健康綜合子賬戶有五大使用功能。
在定點醫療機構,參保職工看病就醫,用健康綜合子賬戶內的資金,除了可支付基本醫療保險藥品、診療項目等費用外,還可用于抵付個人自付比例、起付標準和起付標準以上,超過統籌基金和補充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以上等由個人負擔的醫藥費用,還可進行體檢和預防接種。
比如參保職工到三級醫院門診就醫發生的醫療費用,在個人醫療賬戶支付完后,其個人承擔的門診起付標準(1844.16元),原來全部要用現金支付,現在可用健康綜合子賬戶內的資金支付。
在定點零售藥店,參保職工用健康綜合子賬戶資金,除了按原來規定的可購買基本醫療保險藥品外,還可購買取得藥品監管部門、衛生部門批準字號的醫療機械、醫用材料及消殺類產品,比如居家必備的常用醫療器材,如體溫計、血壓計、血糖儀等。
在商業保險公司,參保職工可根據自身需要,使用健康綜合子賬戶資金購買經市人社部門認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
在康復保健機構,參保職工可使用健康綜合子賬戶資金在經市人社部門認定的機構進行健康管理、康復保健。具體開展的項目,經市人社部門認定后向社會公布。
在家庭成員之間,參保職工可用健康綜合子賬戶實現家庭成員間的互助共濟,為參加本市基本醫療保險的父母、子女、配偶這些直系親屬支付在本市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自付部分的醫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