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黃毅輝漫畫/劉哲姝)住在地鐵社區,家門口就有健身房、影院、咖啡吧,社區配有醫院和學校……為促進產城融合、產城一體,我市今年將完善人才住房配套設施,讓人才走出公寓就可以享受生活、娛樂設施帶來的便利。讓人才從“有住的”邁向“住得好”,我市推出優化人才房、保障房的建設理念,帶精裝修或可拎包入住,以增強人才獲得感、幸福感。
試點配套共享交互空間
滿足“新市民”群體住房需求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當前,我市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利用自身的優勢和魅力,吸引著一波又一波人才來此創業安家。解決好人才普遍關心的住房問題,是我市引才聚才,讓各類英才“登鷺留廈”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市打造成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人才高地”的重要舉措。
如何留住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怎么提升人才的居住體驗,針對這些問題,我市按照分類施策、分層次保障的原則,滿足高層次人才、重點產業骨干人才、高校畢業生等各類人才的住房需求,不斷細化政策執行,一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人才住房安居體系日臻完善。
今年,我市將優化人才住房的項目選址布局,并借鑒市場化長租公寓運營機構的經驗,完善各項功能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在公租房集中型公寓試點配套健身房、影院、咖啡吧、共享廚房、共享洗衣房、共享休閑區及公共客廳等共享交互空間,滿足“新市民”群體的住房需求,提升居住體驗。
針對高層次人才相對集中的區域,我市計劃籌建專門的人才住房,完善醫院和學校等配套設施,滿足高層次人才居住、健康和子女就學需求。
推出一系列人才安居政策
優化人才在廈創新創業環境
近期,市住房局、市人社局、市資源規劃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聯合發文,進一步加大人才住房保障,推進各新城片區產業和人才聚集,促進職住平衡,助力“大招商招大商”,服務“跨島發展”戰略。
筑巢引鳳,政策先行。我市歷來對人才住房政策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市陸續出臺多個政策,為人才在廈門創新創業提供更加優化的安居環境和保障。
這些舉措包括著力構建“全覆蓋貨幣補助、多層次住房保障、科學化運作管理”的人才安居保障工程,不斷完善我市高層次人才安居政策,進一步提高了高層次人才的購房補貼和租房補貼標準以及申購人才住房的面積標準,允許高層次人才在購買人才住房后按我市購房政策購買商品住房;出臺進一步加強“三高”企業骨干員工住房保障若干意見,對符合條件的“三高”企業骨干員工切塊配租公租房或切塊配售保障性商品房等。
籌集住房,優化服務
以滿足不同人才的居住需求
我市通過多渠道建設和籌集住房,針對不同類型人才分類實施“精準滴灌”,為高層次人才、骨干人才、“三高”企業骨干員工等全市各類人才按不同的定位配售配租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以滿足不同類型人才群體的安居需求。近年來已通過公租房解決了約1.4萬名在廈無住房職工的居住問題,其中,面向“三高”企業專門批次已配租121套(363床)。
下一步,我市將加大各類住房保障力度,多渠道建設和籌集面向各類人才的住房——利用產業園區周邊和集體預留發展用地建設租賃住房、公租房;通過商品住房競配建、地鐵社區定向供應等方式籌集保障性商品房和人才住房。分層次、立體式解決在我市工作的高層次人才、企事業骨干職工、穩定就業無住房職工的居住需求。
同時,結合“島外大發展”戰略和職住平衡需求,符合條件的人才如在廈無住房并且在廈穩定就業1年以上、與本市企事業單位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可在海滄區、集美區、同安區、翔安區范圍內購買1套自住商品住房。在為人才購房開啟“綠色通道”的同時,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并限制所購商品住房轉讓年限為2年。
讓人才住得下、住得好,我市采取多層次立體式保障人才住房,使人才在這片土地上筑夢、圓夢,從而助力招商引資、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