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快樂體驗廈門山海健康步道。今后,像這樣方便殘疾人出行的場所會越來越多。(廈門晚報記者陳鵬程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 記者 衛琳 通訊員 梁哈榕)“愛心廈門”建設的號角已經吹響,“五大行動”的第一項,便是聚焦殘疾人群體,凝聚更多資源和力量為殘疾人辦實事,推動全市殘疾人都得到關愛,進一步增強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2月29日,記者從廈門市殘聯了解到,作為“愛心助殘”行動的牽頭單位,市殘聯在“愛心廈門”建設動員大會召開后,第一時間抓學習貫徹,將市委市政府《關于“愛心廈門”建設工作綱要》的部署逐條落細落實。
開展結對幫扶
幫殘疾人解難事
幫助殘疾人,需要人人獻愛心。按照《綱要》部署,我市將開展基層黨支部、黨員、干部結對幫扶殘疾人行動,通過通信聯系、定期探訪、解困扶危、就業輔導等方式,為殘疾人辦實事、解難事,幫助解決殘疾人各類困難。市、區殘聯已完成全市困難殘疾人情況摸底,正配合市委組織部積極推進這項工作。
試點建設“愛心屋”
促進殘疾人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綱要》指出,我市將通過設立“愛心街”“愛心屋”“愛心柜臺”等方式,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愛心崗”,促進殘疾人實現就業、自強自立。
“愛心屋”將先行在思明區、湖里區試點建設。市殘聯副理事長陳藝真表示,目前思明區、湖里區已完成首批4家“愛心屋”的預選址工作,正在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多種模式運營。其中,擬在廈門大學西門對面建設的“愛心屋”,將打造為思明區殘疾人職業援助中心和福樂家園學員殘疾人手工藝品售賣點,并作為學員的技能培訓實訓基地,根據學員的能力輪流安排學員到“愛心屋”實訓、出售手工藝品,提高學員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就業技能;擬在湖里萬達廣場建設的“愛心屋”,計劃交由自主創業的殘疾人負責運營,并帶動殘疾人就業。“接下來,我們將根據‘愛心屋’‘愛心柜臺’的運營模式,抓緊制定配套政策,對‘愛心屋’‘愛心柜臺’的建設和日常運營給予扶持。”她說。
增設輔助性就業機構
實現街(鎮)全覆蓋
為幫助未能實現正規就業的殘疾人特別是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實現輔助性就業,《綱要》指出,我市將增設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鼓勵支持愛心企業、社會組織設立輔助性就業機構,同時也鼓勵愛心企業、社會組織為各區福樂家園、街(鎮)殘疾人職業援助中心等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提供手工勞動項目。
目前,市、區殘聯正在積極推進同安區新民鎮、汀溪鎮、蓮花鎮及翔安區內厝鎮4家殘疾人職業援助中心建設,力爭2020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這4家援助中心建成后,我市將實現街(鎮)殘疾人職業援助中心全覆蓋。
完善無障礙設施
讓殘疾人融入社會
即將于元旦開放的廈門山海健康步道,特別照顧到殘疾人需求,全線按照無障礙標準設計,提前體驗過的殘疾人紛紛點贊。今后,像這樣方便殘疾人出行的場所會越來越多。《綱要》指出,我市將加快完善市、區政務中心,鎮(街)村(居)便民中心,公園、醫院、學校、文體場館、銀行等公共服務場所無障礙設施建設。
目前,相關責任單位正在細化工作方案,將首先完善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市中醫院、廈門市殘聯康復醫院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推動公共圖書館盲人閱讀區建設;完善市級體育場館等公共服務場所無障礙設施建設。
建設文化平臺
展示殘疾人才藝
《綱要》還強調,要加大殘疾人文化平臺建設,為殘疾人提供藝術作品展示、交流及文化活動空間,讓殘疾人充分展現文藝才華、實現自身價值,讓社會大眾貼近、理解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