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商報訊(記者 吳斯婷)機關事業單位、寫字樓、醫院學校聚集在老城區,使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出現“潮汐式”交通現象。幾位市政協委員建議,我市可以推廣錯時上下班,緩解交通潮汐現象。
交通像得了節日病
今年市兩會期間,劉明輝、巫斌、張燕、林成德、李友華、陳玉慧等市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從“北京治堵”談“廈門防堵”》的提案。這個提案與其他幾個提案被合并為“關于解決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的建議”的重點提案。
“廈門市民正在面對日漸常態化的交通擁堵,城市交通像得了‘節日病’?!蔽瘑T們說。去年中秋、國慶,出現了全城大堵車,春節黃金周雖然采取了種種措施,島內中心城區道路上也還是出現了擁堵。而最近,除了周末、節假日,每天的早晚高峰也經常出現擁堵。
配套沒跟上是主因
廈門中心城區為什么會成為“堵城”?
委員們分析說,城市規劃沒跟上交通膨脹是原因之一,機關事業單位、大醫院、名牌中小學、金融機構、寫字樓等大多集中在老城區,尤其是思明區,但許多市民居住在新城區,上班、上學、辦事、看病還得到老城區來,引起擁堵。而一些城區開發強度過高,導致交通需求與路網容量不匹配。
民革市委也指出,老城高度集聚,新區功能單一、設置配套不全,使老城交通擁堵加劇,也造成老城與新區之間上下班的潮汐現象。
他們建議,我市在島內外一體化和島外新城建設的過程中,應同步規劃、建設與完善新區的商業、學校、醫療等相關配套設施,這樣可以顯著減少不必要的跨區域、進出島交通需求。中心城區和主干道的交通擁堵也會得到極大緩解。
鼓勵企業買通勤車
劉明輝等幾位委員建議,廈門可推廣靈活的“錯時上下班”制,像一些高檔商場、期貨公司等都是上午10點以后上班。
同時,應鼓勵機關事業單位、企業或一些小公司到島外或者交通順暢的新區發展或辦公,來緩解城區高峰期的交通壓力。還應多鼓勵一些單位讓員工在家中上班。
市工商聯建議,我市可出臺優惠政策,鼓勵有能力的企業購買通勤班車,以減少員工上下班對私車的需求,從而減少島內道路的車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