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是拖欠工資勞動糾紛高發時期,然而記者昨日從市勞動監察支隊獲悉,自10月份我市開展工資支付專項檢查以來,各類勞資糾紛案件受理數相比9月份下降了26%。
市勞動保障局副局長陳建榮說,明年,市區兩級勞動保障部門將繼續強化工資支付檢查力度,同時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網絡化”工作力度,力爭將包括拖欠工資案件在內的勞資糾紛排查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惡意欠薪已經沒有生存條件
記者:今年我市企業工資支付情況如何,跟往年相比有什么特點?
陳建榮:今年10月份起,市勞動保障局協調相關部門,聯手開展年底的工資支付專項檢查行動。專項開展兩個月以來,市區兩級勞動監察機構已處理各類勞資糾紛案件226件,涉及金額達241.48萬元。從檢查情況看,我市不存在企業惡意拖欠員工工資的情況。
目前,惡意拖欠工資在我市沒有生存條件。從大環境來看,政府十分關注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問題。從企業自身發展來看,今年以來,用工短缺現象一直存在,企業一旦拖欠工資不可能繼續經營。另外,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的企業,在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同時還將被列入黑名單向社會公布。
另外,如有發生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案件,經過勞動監察部門和有關部門的處理基本能夠及時得到處置。
有的欠薪糾紛是包工頭煽動唆使
記者:既然我市不存在惡意欠薪行為,那么欠薪糾紛的原因是什么?
陳建榮:年底集中爆發的欠薪案件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企業因經營不善,資金周轉困難而拖欠員工工資。二是建筑工地大規模討薪案件,該類案件實際上是建筑項目工程承包轉包引發的工程款結算及質量糾紛。這些案件是建筑施工包工頭組織、煽動、唆使農民工以討薪為名,通過集體上訪或過激行為來解決工程款糾紛。
勞動合同是員工的護身符
記者:作為勞動關系主體的企業和個人,應該如何規避欠薪情況的發生?
陳建榮:企業與員工要重視勞動合同的簽訂,員工在入職時要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在知曉權利義務的情況下才到企業去工作。只要雙方嚴格履行勞動合同,欠薪糾紛的情況將大量減少。法律用勞動合同這種載體來保護勞動者,勞動合同是員工的護身符。
在此,我們提醒企業與員工,生產經營企業因經營不善、資金周轉出現困難時,員工應與企業攜手共渡難關,但也應及時報告勞動、工會等有關部門,好讓相關部門提前介入,及時處置,確保員工的權益能得到保障,避免矛盾激化。
另外,建筑企業在轉包、分包工程項目時,應將項目發包給有資質的法人,同時應加強工地的勞動用工管理,監督施工工人的工資發放情況,及時保存相關的用工手續和工資發放記錄,確實保證按時足額支付員工的工資。一旦發生糾紛,可便于政府部門確認糾紛性質,依法處置。
完善勞動監察網格化管理
記者:新的一年里,勞動保障部門對監督和檢查工資支付情況有哪些新舉措?
陳建榮:明年的工作中,市區兩級勞動保障部門將繼續強化工資支付檢查力度,同時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網絡化”工作力度。目前全市已建立了以六個行政區為基礎,街鎮為主體的31個一級勞動保障監察網格,460個二級監察網點。采集了6萬多家用人單位勞動用工、社會保險等信息,登記記錄了近3萬家企業的用工情況。
至2011年,全市將建立成型的勞動監察網格體系,以勞動監察網絡一體化為載體,將勞動監察的觸角深入全市的街道(鎮)、社區(鄉村),由二級網點采集信息,一級網格處置矛盾糾紛,使勞資糾紛在萌芽狀態就得到化解。(廈門晚報 記者 吳笛)